桃采后病原菌种类及侵染规律研究

被引:22
作者
赵淑艳
李喜宏
陈丽
张继澍
机构
[1]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桃; 病原菌; 采后病害; 病原菌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5.3 [果蔬加工与保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以大久保、京玉等北方地区桃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采后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引起桃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的病原菌有8种。不同菌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回接试验表明8种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灰霉菌(Botrytiscinerea)致病力最强;芽枝霉(Cladosporiumsp.)最弱;根霉和黑曲霉多在常温中致病,且病程一般很短;灰霉、交链孢霉在桃低温和高温中均致腐。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的检测及其控制 [J].
许玲 ;
李学文 ;
滕康宁 .
食品科学, 2003, (07) :155-158
[2]   果实采后操作技术研究概述 [J].
彭永宏 ;
成文 .
果树科学, 1999, (04) :293-300
[3]   桃综合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Ⅱ.适宜的贮藏条件 [J].
王贵禧 ;
梁丽松 ;
宗亦臣 ;
唐景云 .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03) :22-25
[4]   采前石灰水加IAA和GA处理对“玉露”水蜜桃贮藏性的影响 [J].
缪颖 ;
毛节锜 ;
沈淦卿 ;
章红升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3) :68-72
[5]  
植物病原真菌学[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家云主编, 2001
[6]  
植病研究方法[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编著, 1998
[7]  
真菌分类学[M].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邵力平等编, 1984
[8]  
真菌鉴定手册[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魏景超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