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变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四

被引:5
作者
李伯重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 明初; 地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本文是作者“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系列论文的最后一篇。在该系列前三篇论文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试图在本文中,归纳总结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首先,作者指出:此时期江南农业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这种特点,从时间的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人口、耕地、技术、经营方式等的变化,具有程度不等的周期性;而从空间的方面来说,则主要表现为变化的重点从江南的西部,逐渐转移到江南的东部。如果忽视这种时空特点,以一种“直线发展”的眼光来看此时期江南的农业变化,就难免得出“停滞”甚至“倒退”的结论。其次,作者认为:要正确地评价此时江南农业变化的历史地位,就应把这些变化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中,与其前的唐宋时期和其后的明清时期内的变化进行比较,看看这些变化的性质和趋向是相同还是相异。比较的结果是:从人口、耕地、技术、经营方式等方面来看,江南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宋或明清的变化都朝着同一方面,因而是性质相同的。至于变化速度上的差异,也可以用周期性来解释,不应视为重大逆转。因此,在自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的江南农业发展史上,十三、十四世纪确实是一个有若干重要变化的时期,但绝不是一个可以称之为“转折”的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