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64
作者
刘泉声 [1 ,2 ,3 ]
雷广峰 [1 ]
彭星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3]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锚固机制;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5.0203
中图分类号
TU45 [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以及强时间效应使得深部裂隙岩体表现出一定的延性、蠕变性等软岩力学特性,现有锚固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现状,导致许多锚固工程设计多采用经验、半经验方法。几十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深部岩体锚固机制开展了大量现场、室内试验及数值计算工作,岩体锚杆锚固作用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深部岩体所处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这些成果普适性和准确性较低。结合已有的锚固理论,运用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与现场、室内试验对岩土锚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指导锚固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大意义。对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分析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选择合理的锚固力学传递计算模型、正确描述锚固体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合理的锚固界面力学模型。深部裂隙岩体锚固机制研究应综合考虑工程应用效果和加锚岩体形态、加锚构件效应等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3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 [1] 基于剪切试验的预应力锚杆变形性能分析
    张伟
    刘泉声
    [J]. 岩土力学, 2014, 35 (08) : 2231 - 2240
  • [2] 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及破坏模式
    张波
    李术才
    杨学英
    王刚
    张敦福
    杨磊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 (05) : 996 - 1003
  • [3] 贯穿裂隙岩体锚固方向优化的模型研究
    韩建新
    李术才
    李树忱
    仝兴华
    汪雷
    [J]. 工程力学, 2012, 29 (12) : 163 - 169
  • [4] 单轴拉伸条件下断续节理岩体锚固效应试验研究
    李术才
    张宁
    吕爱钟
    李明田
    杨磊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 (08) : 1579 - 1586
  • [5] 地下工程锚固界面力学模型及其时效性研究
    伍国军
    褚以惇
    陈卫忠
    王永刚
    [J]. 岩土力学, 2011, 32 (01) : 237 - 243
  • [6] 岩石锚杆锚固段荷载分布试验研究
    张幼振
    石智军
    张晶
    [J]. 岩土力学, 2010, 31(S2) (S2) : 184 - 188
  • [7]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界面滑移的细观力学分析
    尤春安
    战玉宝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0) : 1976 - 1985
  • [8]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张秀丽
    焦玉勇
    刘泉声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 (01) : 38 - 41
  • [9] 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锚杆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谭忠盛
    喻渝
    王明年
    杨建民
    [J]. 岩土力学, 2008, (02) : 491 - 495+506
  • [10] 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破坏机制拉拔模型试验
    李国维
    高磊
    黄志怀
    刘朝权
    张丹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8) : 1653 - 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