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A和DEA的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12
作者
仇方道 [1 ,2 ]
李博 [3 ]
佟连军 [4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可持续发展能力; 矿业城市;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 ;
摘要
本文应用MFA和DEA模型,以14个典型矿业城市为案例,对1995年2006年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①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提升趋势;②从资源类型看,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提升,而石油、冶金、综合3类城市则在降低;从发展阶段看,老年阶段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中、幼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尤以幼年阶段显著;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型和中等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下降之势,而大型矿业城市则显著提升;从地区分布看,辽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比较平稳,吉林省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省则呈较大幅度提高之势;③纯技术效率是驱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主导因素,而规模无效是造成矿业城市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投入规模成为促动东北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898 / 19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郑照宁.北京工业大学.2001, 01
[2]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J].
张志斌 ;
唐素然 ;
赵拥华 .
干旱区地理, 2008, (03) :464-469
[3]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J].
顾康康 ;
刘景双 ;
窦晶鑫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87-94
[4]   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数据包络分析——国内19个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 [J].
李丁 ;
汪云林 ;
付允 ;
牛文元 .
资源科学, 2007, (06) :176-181
[5]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 [J].
魏楚 ;
沈满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9) :110-121
[6]   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与模式——东营、焦作、克拉玛依市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J].
鲍超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00-909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黑龙江省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 [J].
臧淑英 ;
智瑞芝 ;
孙学孟 .
地理科学, 2006, (04) :4420-4425
[8]   基于DEA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J].
武玉英 ;
何喜军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03) :117-123
[9]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效率评价与分析 [J].
龙如银 ;
汪鸥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 (06) :48-56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 [J].
李郇 ;
徐现祥 ;
陈浩辉 .
地理学报, 2005, (04) :6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