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山区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7
作者
胡容海 [1 ]
李贤恩 [1 ]
魏海 [1 ]
张蕾 [1 ]
雷永登 [1 ,2 ]
王静爱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旱灾风险评价; DEM; 三度模型; 西南地区;
D O I
10.13577/j.jnd.2012.0223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旱灾研究中,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容易造成地域间旱灾灾情的明显差异,因此地形因子对于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加入地形因子的影响,建立了以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并以地形复杂、旱灾多发的西南地区为例,编制了旱灾风险等级图,以期为客观评估旱灾灾情,有效开展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受灾率多尺度分析 [J].
吴东丽 ;
王春乙 ;
薛红喜 ;
张雪芬 .
灾害学, 2011, 26 (01) :87-93+98
[2]   辽西北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阈值的确定 [J].
王翠玲 ;
宁方贵 ;
张继权 ;
刘兴朋 ;
佟志军 .
灾害学, 2011, 26 (01) :43-47
[3]   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基于2009年北方春旱野外实地考察的认识 [J].
贾慧聪 ;
王静爱 ;
岳耀杰 ;
周洪建 ;
李睿 ;
高廷 ;
白媛 .
灾害学, 2009, 24 (04) :20-25
[4]   辽西山地不同坡向及方位小气候资源研究 [J].
张国林 ;
梁群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4) :6530-6531+6563
[5]   地形因子对福州市水热空间分布影响的分析 [J].
赵永 ;
沙晋明 .
遥感信息, 2007, (06) :68-72+106
[6]   地形因素对降水分布影响的研究 [J].
陈贺 ;
李原园 ;
杨志峰 ;
沈珍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01) :119-122
[7]   基于DEM的天山山区气温和降水序列推算方法研究 [J].
杨青 ;
史玉光 ;
袁玉江 ;
李杨 .
冰川冻土, 2006, (03) :337-342
[8]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6) :1-7
[9]   基于DEM的中国陆地多年平均温度插值方法 [J].
潘耀忠 ;
龚道溢 ;
邓磊 ;
李京 ;
高静 .
地理学报, 2004, (03) :366-374
[10]   高山地区年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分析 [J].
伍立群 ;
李学辉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 (0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