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外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探析——以“和谐社会”构建为背景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杨雅妮
机构
[1] 兰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外调解; 调解协议; 效力; 诉讼; 衔接;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0.06.032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随着民事纠纷的多元化发展,各国在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我国,与法制发达国家ADR机制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有的一些诉外解纷机制逐步萎缩。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法律关于诉外调解协议效力规范的缺失,对于以人民调解为代表的民间调解协议和行政机关主持下达成的行政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随意反悔,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解纷成本,也挫伤了纠纷主体对于诉外调解的利用热情。提升诉外调解协议的约束力,通过一定的程序设置(使其效力与诉讼衔接)赋予其以执行力为核心的法律效力,是合理配制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必然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美国法院建立调解制度的历史尝试 [J].
李道刚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4) :8-11
[2]   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 [J].
马新福 ;
宋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01) :49-58
[3]  
民事诉讼法专论.[M].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