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模型——以贵州高原为例

被引:22
作者
袁淑杰 [1 ]
谷小平 [2 ]
缪启龙 [3 ]
邱新法 [3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
关键词
天文辐射; 贵州高原; 起伏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模型;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7.05.006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文辐射是辐射计算、太阳能资源评估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重要的起始参量,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使实际起伏地形下获得的天文辐射与水平面上获得的天文辐射有一定差异。确定实际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是比较困难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建立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 m×100 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分析了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2)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年总量平均为481.7~13 041.8 M J/m2,1月、7月天文辐射分别为0.0~1 244.7 M J/m2、0.0~1 264.8 M J/m2。(3)局地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虽然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1月比太阳高度角较高的7月相对较大,但因为7月水平面获得的天文辐射的强度相对较大,7月局地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依然显著。因此,贵州高原起伏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漳浦样区太阳天文日辐射模拟 [J].
陈志强 ;
陈健飞 .
太阳能学报, 2006, (06) :578-581
[2]   基于DEM的山地总辐射模型及实现 [J].
杨昕 ;
汤国安 ;
王雷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5) :41-44
[3]   复杂地形对计算地表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 [J].
王开存 ;
周秀骥 ;
刘晶淼 .
大气科学, 2004, (04) :625-633
[4]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J].
曾燕 ;
邱新法 ;
刘昌明 ;
吴险峰 .
地理学报, 2003, (06) :810-816
[5]   基于DTM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太阳辐射值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 [J].
孙建国 ;
赵军 ;
甄计国 ;
李东平 .
测绘工程, 2003, (01) :28-30
[6]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太阳资源辐射计算方法研究 [J].
何洪林 ;
于贵瑞 ;
牛栋 .
资源科学, 2003, (01) :78-85
[7]   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及其全球分布规律 [J].
于强 ;
傅抱璞 ;
彭乃志 ;
陈明 .
地理学报, 1994, (06) :526-532
[8]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坡面太阳辐射计算 [J].
黄雪樵 .
地理研究, 1992, (03) :80-83
[9]   A COMPUTER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DURATION OF SUNSHINE IN MOUNTAINOUS AREAS [J].
李占清 ;
翁笃鸣 .
Science Bulletin, 1988, (19) :1624-1627
[10]   丘陵山地总辐射的计算模式 [J].
李占清 ;
翁笃鸣 .
气象学报, 1988, (04) :46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