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被引:240
作者
王晓鸣 [1 ]
晋齐鸣 [2 ]
石洁 [3 ]
王作英 [4 ]
李晓 [5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6.01.001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