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酯酶同工酶Est3位点的遗传

被引:12
作者
黄炳权
陆士伟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析; Est3; 酯酶同工酶; 酶带; 胚乳; 杂交组合; 杂种组合; 显性等位基因; 无效等位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139个水稻品种幼苗和其中的72个品种灌浆期胚乳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在阳极迁移率为0.818和0.876位置表现3种酶带类型:慢带型E3S,快带型E3F和无酶带型E3~0。对不同酶带型品种杂交的F1和F2酯酶遗传分析表明:阳极标志酶带E3S和E3F分别受Est3位点上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而无酶带型则受同一位点上一个隐性无效等位基因控制。苗期和灌浆期遗传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胚乳酯酶还表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据此,作者提出胚乳酯酶的遗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应用酯酶同工酶测定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研究 [J].
陆士伟 ;
黄炳权 ;
邝章标 ;
杜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5) :10-16
[2]   栽培玉米起源的同工酶研究 [J].
李继耕 ;
杨太兴 ;
曾孟潜 .
遗传学报, 1980, (03) :223-230+291
[3]   远缘杂交的分子基础——DNA片段杂交假设的一个论证 [J].
周光宇 ;
龚蓁蓁 ;
王自芬 .
遗传学报, 1979, (04) :405-413
[4]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Ⅰ.营养生长期杂种与其亲本的比较 [J].
李继耕 ;
杨太兴 ;
曾孟潜 .
遗传, 1979, (03) :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