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分带模式——蚀变-岩相填图证据

被引:13
作者
魏爱英 [1 ]
薛传东 [1 ]
洪托 [1 ]
罗大锋 [2 ]
李炼然 [2 ]
王锋 [2 ]
周高明 [2 ]
刘星 [1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蚀变分带; 矿化分带; 成矿流体; 立体蚀变-岩相填图; 毛坪铅锌矿床; 滇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滇东北矿集区上又一个具有超大型成矿潜力的矿床,过去其矿床研究程度弱,特别是成因矿物学工作鲜有开展。本文以赋存于猫猫山倒转背斜西翼上泥盆统宰格组上段(D3zg3)中晶白云岩中层间断裂带内的I号矿体(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立体蚀变-岩相填图研究,建立了蚀变-矿化分带模式。结果表明:从矿体中心向外,自下而上,蚀变呈现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的显著分带现象,矿化具有致密块状高品位Pb-Zn矿石→致密块状Py壳→浸染状、脉状、斑块状低品位Pb-Zn矿石→星点状Py壳的分带特点,相应的矿物组合依次为Sp+Gn(+Cpy)+Py+Mrc+Apy+Q+Cal组合、Py+Gn+Sp+Dol+Fe-Dol+Cal+Q+Ill组合、Py+Dol+Fe-Dol+Cal+Q+Sd组合和Dol+Cal组合;垂向分带不明显,横向分带显著,矿化分带性与含矿热液的浓度梯度、横向渗透扩散受岩性垂向物性变化影响密切有关;矿化作用可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阶段,Py外壳是早期流体的产物,条带状矿石是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且784 m高程处已处在Ⅲ阶段成矿流体叠加的前锋,Ⅱ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较Ⅲ阶段高。该蚀变-矿化分带模式对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具有普遍的找矿指导价值,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流体运聚和富集成矿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推荐一个系统的矿物缩写表 [J].
沈其韩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05) :495-500
[2]   云南毛坪铅锌(银、锗)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英文) [J].
韩润生 ;
邹海俊 ;
胡彬 ;
胡熠昭 ;
薛传东 .
岩石学报, 2007, (09) :2109-2118
[3]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 [J].
张长青 ;
毛景文 ;
吴锁平 ;
李厚民 ;
刘峰 ;
郭保健 ;
高德荣 .
矿床地质, 2005, (03) :336-348
[4]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J].
周高明 ;
李本禄 .
西部探矿工程, 2005, (03) :75-77
[5]   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NE向断裂构造岩微量元素R型因子分析结果 [J].
邹海俊 ;
韩润生 ;
胡彬 ;
刘鸿 .
地质与勘探, 2004, (05) :43-48
[6]   云南毛坪铅锌矿区Ⅰ号矿体分布区断裂构造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J].
胡彬 ;
韩润生 ;
马德云 ;
马更生 ;
邹海俊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4) :22-28
[7]   地球深部流体演化与矿石成因 [J].
张荣华 ;
胡书敏 .
地学前缘, 2001, (04) :297-310
[8]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八号矿体的发现 [J].
韩润生 ;
陈进 ;
李元 ;
高德兴 ;
马德云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3) :191-195
[10]   石英环带结构填图有效性研究──以胶东乳山金矿为例 [J].
李胜荣 ;
陈光远 ;
邵伟 ;
孙岱生 .
矿物学报, 1994, (04) :37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