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固化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41
作者
李迎春
钱春香
刘松玉
朱志铎
机构
[1]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3]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 南京
[4] 江苏 南京
[5] 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粉土; 稳定土; 土壤固化剂; 复合胶凝效应; 填充增强效应; 路面基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1 [土工试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稳定土体系中固化剂所起的作用界定为复合胶凝和填充增强两大效应,而复合胶凝效应又进一步归结为水化、激发和离子交换三种作用。提出了基准土强度指数、固化剂的复合胶凝效应、填充增强效应和效应百分比的计算和试验方法,对比了不同掺量粉土固化剂的两种效应的大小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固化剂固化粉土同时存在填充增强效应和复合胶凝效应,并随龄期的增长均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快慢和大小有所区别。试验证实了稳定土体系中水化作用、激发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最终提出了粉土固化稳定机理的物理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泥稳定土基层的特性及质量控制 [J].
吴幼珍 .
云南交通科技, 1999, (06) :19-22
[2]   石灰稳定路基土 [J].
关世通 ;
王淑萍 .
辽宁交通科技, 1999, (04) :21-24
[3]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火山灰效应的数值分析 [J].
蒲心诚 .
混凝土, 1998, (06) :13-23
[4]   高性能混凝土矿渣复合掺合料生产工艺、特性与工程应用附视频 [J].
张雄 ;
吴科如 ;
韩继红 ;
时志洋 ;
李旭峰 .
混凝土, 1998, (01) :10-14
[5]   活性混合材微集料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J].
潘钢华 ;
孙伟 ;
张亚梅 .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7, (06) :23-25
[6]  
半刚性路面材料结构与性能[M].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沙爱民著, 1998
[7]  
粉煤灰混凝土[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沈旦申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