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份美国水稻品种的研究和评价

被引:19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梅捍卫
王一平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杭州
[3] 杭州
[4] 杭州
关键词
美国稻种; 农艺性状; 系谱分析; 广亲和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3.03.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美国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是品质改良,其优良的米质使美国成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为便于机械化收割,品种耐肥抗倒性强,成熟整齐一致。为避免稻壳具毛的品种收获时带尘土不便作业,多数品种属光壳稻类型。近年来,随着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发现许多美国品种对籼稻和粳稻均有一定的亲和性。发掘和利用这些广亲和性品种已引起水稻育种和遗传资源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研究了部分美国品种在我国种植的表现及其广亲和性,并进行品种系谱分析,以求较为全面地评价这些珍贵的外引稻种资源。1 材料与方法14份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列于表1。所有材料于1990年种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5月25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每小区40株左右。农艺性状观察包括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粒型。利用六性状分类法对6个分类性状进行籼粳分类。以籼型品种IR36、南京11,粳型品种秋光、桂花黄及粳型光敏感不育系M105S等为测验种进行广亲和性观察。以杂种F1结实率(5穗平均)鉴别广亲和性,根据闵绍楷等提出的标准确定广亲和品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2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