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农民到市民的连续谱——关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观察与评论

被引:18
作者
任强
毛丹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集体经济组织; 资产建设; 食租者;
D O I
10.14167/j.zjss.2008.02.01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民市民化"政策是一个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农民市民化转型的所有风险应该由政府承担。然而,由于财政困境,地方政府被迫发展出了一套政府、集体经济、个人三方一体的风险分担机制。这种分担机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要保证有一个强大的、有持续收益的、不能亏损的集体经济的存在,结果,这个集体经济又不断强化并塑造出了一批既不同于传统农民、也不同于现代市民的"食租者"群体及城市社区类型。因此,新的公共政策的调整应转向以强调个人能力发展为核心。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127 +127-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 [J].
毛丹 ;
王燕锋 .
社会学研究, 2006, (06) :45-73+244
[2]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 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 2005(04)
[3]   解读“咸嘉模式” [J].
陆福兴 .
安徽决策咨询, 2004, (11) :44-45
[4]   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浙江模式 [J].
傅白水 .
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4, (07) :22-24
[5]   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解读南海模式 [J].
蒋省三 ;
刘守英 .
政策, 2003, (07) :56-58
[6]   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 [J].
朱明芬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3) :65-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