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题录附视频

被引:162
作者
吴新民 [1 ]
许幸 [1 ]
王俊科 [2 ]
王鲲鹏 [2 ]
薛张纲 [3 ]
缪长虹 [3 ]
邓小明 [4 ]
艾登斌 [5 ]
于浩 [6 ]
机构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4]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
[5] 青岛市立医院麻醉科
[6] 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清醒镇静; 麻醉,全身; 可行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选择全麻下择期开腹手术时间超过2 h患者,年龄18~64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D组病人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μg/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后10 min内Ramsay镇静评分SpO2和呼吸频率(RR)。静脉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期间异丙酚用量、术中芬太尼和异氟烷用量,以2 h内MAC曲线下面积反映异氟烷用量。观察血压、心率、MAC,根据病人的应激反应调节麻醉深度。在麻醉结束时,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经验判定麻醉质量满意程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和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肝肾功能情况。结果C组完成病例104例,D组完成108例。给药后10 min内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D组给药后10 min内RR、SpO2较C组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麻醉诱导期间异丙酚用量、术中芬太尼及异氟烷用量均减少(P<0.01)。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和麻醉质量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收缩压、HR均较C组降低(P<0.05)。2组术后24 h肝肾功能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麻醉中可节俭异丙酚、芬太尼和异氟烷的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Alpha-2 and imidazoline recepter agonists. Khan ZP,Ferguson CN,Jones RM. Anaesthesia . 1999
[2]  
A phaseⅡ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for sedation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Venn M,Newman J,Grounds M.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 2003
[3]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to prevent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Duminda N. Wijeysundera MD Jennifer S. Naik MDa and W. Scott Beattie M Ph,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