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新常态下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被引:8
作者:
胡思洋
机构:
[1]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功能定位;
成本转嫁;
道德风险;
社会分权;
可置信承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低保工作已经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低保对象甚至已经成为基层信访与干群矛盾的焦点。低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兜底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低保项目往往被权力异化成送人情、维稳、炫耀性寻租以及基层治理的手段,导致"逆向补贴"和"成本转嫁",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功能错位使低保制度偏离了"兜底线"本位,反而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甚至诱发社会矛盾的"动乱器"。功能错位的根源在于供方的道德风险,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低保制度回归"兜底线"的功能本位,改革的逻辑不是单纯加强监督等计划经济思维,而是通过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体系和征信体系、向社会组织分权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加供方制造道德风险的成本,减少政府制造道德风险的机会,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