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被引:8
作者
胡思洋
机构
[1]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功能定位; 成本转嫁; 道德风险; 社会分权; 可置信承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低保工作已经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低保对象甚至已经成为基层信访与干群矛盾的焦点。低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兜底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低保项目往往被权力异化成送人情、维稳、炫耀性寻租以及基层治理的手段,导致"逆向补贴"和"成本转嫁",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功能错位使低保制度偏离了"兜底线"本位,反而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甚至诱发社会矛盾的"动乱器"。功能错位的根源在于供方的道德风险,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低保制度回归"兜底线"的功能本位,改革的逻辑不是单纯加强监督等计划经济思维,而是通过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体系和征信体系、向社会组织分权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加供方制造道德风险的成本,减少政府制造道德风险的机会,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定位与改革逻辑 [J].
赵曼 ;
胡思洋 .
财政研究, 2015, (02) :23-27
[2]   协同治理:社会救助制度低效运行的治理路径 [J].
胡思洋 .
社会保障研究, 2014, (03) :79-85
[3]   福利还是自由?一个重大的抉择 [J].
朱俊生 .
理论视野, 2012, (12) :37-39
[4]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J].
韩克庆 ;
郭瑜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49-167+244
[5]   社会保障成本转嫁及其自我强化机制 [J].
赵曼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9) :45-48
[6]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J].
徐月宾 ;
张秀兰 .
东岳论丛, 2009, (02) :32-37
[7]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J].
韩克庆 ;
刘喜堂 .
社会科学, 2008, (11) :65-72+189
[8]   “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 [J].
樊纲 ;
张晓晶 .
管理世界, 2008, (09) :12-24+187
[9]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的目标定位问题 [J].
顾昕 ;
高梦滔 .
学习与实践, 2007, (04) :5-11+1
[10]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J].
张时飞 ;
唐钧 .
东岳论丛, 2007, (01) :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