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

被引:65
作者
罗自文
机构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关键词
网络趣缘群体; 中心化; 社会支持; 传播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社群的主要形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且正影响着当下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本文综合采用体验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为例,分析了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网络趣缘群体中仍然存在事实上的中心,其结构再度呈现中心化特征;网络沟通环境促使网络趣缘群体中社会支持呈现双重的单向极化;网络趣缘群体由于沟通平台的不同,分别呈现为"主题演讲"、"侃大山"和"链式扩散"三种传播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1+128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 [J].
孙晓峰 ;
段志锦 .
河南教育(中旬), 2012, (07) :60-61
[2]   新闻讯息在微博社区中的传播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 [J].
尚勤 .
东南传播, 2011, (12) :85-87
[3]   社会支持理论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支持范式的转变 [J].
李宁宁 ;
苗国 .
江海学刊, 2011, (06) :111-116
[4]   浅谈趣缘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引导措施 [J].
卫甜甜 .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1, 29 (03) :27-29
[5]   微博传播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J].
黄映玲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08) :15-17
[6]   网络趣缘群体与青少年发展 [J].
谢玉进 .
中国青年研究, 2006, (07) :60-63
[7]   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 [J].
孙茜 .
现代情报, 2006, (02) :69-70+74
[8]   P2P技术及对互联网的影响 [J].
石磊 ;
吴海燕 ;
李安宁 .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24) :43-45
[9]   浅析网络社会及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 [J].
冯瑛 ;
陈坚 .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4) :11-13
[10]   “网络社会”:内涵及其特征探析 [J].
王焕斌 .
江西社会科学, 2003, (02) :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