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雎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20
作者
巨能攀
侯伟龙
赵建军
张罗致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室
关键词
“5.12”汶川特大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 分布; 影响因素;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0.06.012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县雎水河流域属龙门山山脉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区,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复杂,活动断裂发育,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区内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流十分发育,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呈区域性密集分布等特征。在"成兰线雎水河段卫星遥感解译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流域两次详细的地质测绘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有:(1)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密度大、呈密集性分布,"成群成带性"现象明显;(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800~1500m,坡度30°~50°的范围内;(3)地质灾害主要沿雎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4)发震断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断层的上下盘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断层上盘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多于下盘,距发震断裂10km范围是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区域;(5)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坚硬、较坚硬岩组中的崩塌数量远远多于软弱泥页岩、千枚岩岩组,软岩、极软岩岩组中的滑坡比坚硬岩中相对要多;(6)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横向岸坡中崩滑最为发育,其次为斜向倾内层状岸坡。另外,中陡倾岸坡中的地质灾害较缓倾岸坡发育;(7)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与也与坡体结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顺层边坡中如发育有陡倾坡内的结构面,则易形成滑坡,而反倾边坡中如发育有倾坡外的结构面则更易形成崩塌。
引用
收藏
页码:732 / 7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J].
祁生文 ;
许强 ;
刘春玲 ;
张兵 ;
梁宁 ;
童立强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39-49
[2]  
中国典型灾难性滑坡.[M].黄润秋; 许强;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
[3]  
库区环境地质评价研究.[M].刘汉超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distribution — the 1989 Loma Prieta; California event.[J].David K Keefer.Engineering Geology.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