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应分析

被引:12
作者
史晓岚 [1 ]
杨帅 [1 ]
张国庆 [2 ]
何金森 [3 ]
机构
[1] 上海市江湾医院中医科
[2] 上海市江湾医院统计信息科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更年期; 抑郁症; 电针; 中药疗法; 针药并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3 [妇产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电针、中药两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40)和中药组(n=40),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前为(28.20±2.42)分,治疗后为(12.50±2.02)分,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4.72±0.45)分,治疗后为(10.60±1.12)分,总有效率为75.0%;血清雌二醇含量治疗前为(29.5±12.38)pg/mL,治疗后为(46.36±17.7)pg/mL。中药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前为(30.72±2.47)分,治疗后为(13.30±2.06)分,总有效率为70.0%,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7±0.60)分,治疗后为(11.17±1.20)分,总有效率为72.5%,血清雌二醇含量治疗前为(36.27±11.95)pg/mL,治疗后为(46.56±22.34)pg/mL。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电针或中药汤剂对本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更年期妇女的抑郁症状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J].
郭锡永 ;
王悦 ;
吴飞 ;
计秀生 .
中国妇幼保健, 2003, (07) :55-57
[2]   补肾解郁清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HPO轴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J].
董莉 ;
吕嵘 ;
洪岩 ;
孟炜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38-41
[3]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与卵巢雌激素分泌的关系 [J].
王小云 ;
沈碧琼 ;
张春玲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2) :125-126
[4]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邹晓波 ;
林志雄 ;
林举达 ;
董辉 .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 (04) :374-374
[5]   雌激素与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J].
汪广剑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9, (04) :226-229
[6]   针刺对雌性大鼠垂体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和血雌二醇水平影响的研究 [J].
李耀功 ;
杨茹 ;
高慧 ;
季士珠 ;
陈伯英 .
针刺研究, 1998, (01) :28-32
[7]  
现代精神医学[M].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晓慧, 2002
[8]  
Depressio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gonadal hormones and serotonergic system assessed by d -fenfluramine challenge test[J] . Jolanta Rajewska,Janusz K. Rybakowski.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 2003 (4)
[9]  
Estrogen replacement in perimenopause-related depression: A preliminary report[J] . Peter J. Schmidt,Lynnette Nieman,Merry A. Danaceau,Marie B. Tobin,Catherine A. Roca,Jean H. Murphy,David R. Rubinow.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