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合同区油源和气源对比研究

被引:1
作者
郗凤云
潘懋
张光亚
机构
[1]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马六甲合同区; 油气源对比; Bengkalis凹陷; BrownShale组; 碳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主要应用碳同位素法、组分组成法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对马六甲合同区的油气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的原油来源于淡水-微咸水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母质类型为Ⅱ型,原油成熟度较高,为成熟-高熟,原油应来自Bengkalis凹陷内的Brown Shale组湖相页岩;区内的天然气为油型气,来源于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为原油和凝析油伴生气,同样来源于Bengkalis凹陷内的Brown Shale组湖相暗色页岩。图6表1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马六甲合同区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J].
郗凤云 ;
潘懋 ;
张光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151-154
[2]   东濮凹陷濮深8井油气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J].
武晓玲 ;
卢福长 ;
张云献 ;
唐文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32-35+19
[3]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徐永昌等著, 1994
[4]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
[5]  
石油地球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国寿, 1990
[6]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 1989
[7]  
中国陆相原油和生油岩中的生物标志物[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曾宪章等编著, 1989
[8]  
油气地球化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启军,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