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夜间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36
作者
陶岚 [1 ]
袁招洪 [2 ]
戴建华 [1 ,3 ]
孙敏 [1 ]
机构
[1] 上海中心气象局
[2] 上海市气象局
[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弓形回波; 阵风锋; 冷池; 后侧入流急流; 干暖气流卷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 [天气过程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2012年7月13—14日一次发生在高空槽前暖湿环境中产生短时强降水和7—9级雷雨大风的夜间弓形回波系统,进行了天气过程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弓形回波系统由两个多单体雷暴合并发展,强降水特征明显,在弓形回波的弓形顶点经过的浙江北部的嘉兴到上海青浦、宝山等一线出现了长距离的直线大风。分析表明,在整层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来自对流系统南侧的中高层干暖气流卷人,加强了雷暴中降水的蒸发冷却作用,导致雷暴中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是产生长距离直线大风的关键环境因素;弓形回波系统后侧维持向前、向下倾斜的后侧人流急流,与雷暴内的下沉运动共同作用增强了风暴前侧的气压梯度,是产生此次弓形回波大风的主要原因;强低空环境风垂直切变阻止了冷池快速离开风暴主体,弓形回波前侧的阵风锋与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形成的匹配涡对使得前侧新生对流垂直发展,是该弓形回波系统发展、维持的关键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3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俞小鼎
    周小刚
    王秀明
    [J].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 311 - 337
  • [2]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
    王秀明
    俞小鼎
    周小刚
    牛淑贞
    [J]. 高原气象, 2012, 31 (02) : 504 - 514
  • [3] 一次弓状回波、强对流风暴及合并过程研究Ⅰ:以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为主的综合分析[J]. 王俊,龚佃利,刁秀广,盛日锋,陈西利.高原气象. 2011(04)
  • [4] 一次初夏强对流天气的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吴涛
    张火平
    吴翠红
    [J]. 暴雨灾害, 2009, 28 (04) : 306 - 312
  • [5]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廖晓农
    俞小鼎
    王迎春
    [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50 - 1362
  • [6] 淮北地区一次强风暴的弓形回波分析
    刘娟
    宋子忠
    项阳
    卢海
    [J]. 气象, 2007, (05) : 62 - 68+130
  • [7] 陕西中部一次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毕旭
    罗慧
    刘勇
    [J]. 气象, 2007, (01) : 70 - 73+131
  • [8] 一次强飑线的成因及维持和加强机制分析
    姚建群
    戴建华
    姚祖庆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6) : 746 - 753+863
  • [9] The Response of Simulated Nocturnal Convective Systems to a Developing Low-Level Jet
    French, Adam J.
    Parker, Matthew D.
    [J].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 67 (10) : 3384 - 3408
  • [10] Bow Echo Mesovortices. Part II: Their Genesis[J] . Atkins,Nolan T,Laurent,Michael St.Monthly Weather Review . 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