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发生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开军
鲍文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小黑麦; 无性系变异; 耐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同一植株不同分蘖进行幼穗、花药培养,分别诱导双、单倍体愈伤组织。继代选出生长好的无性系用于耐盐变异体筛选,测定各无性系出现耐盐变异体的频率。计算单、双倍体无性系的变异体频率之比值(H/D)。据变异体发生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单、双倍体愈伤组织出现变异体频率的不同,将几种可能机制的理论H/D值与实测H/D值比较分析,发现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耐盐变异体的发生机制是具有显性作用的基因扩增,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基因显性突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华盛顿脐橙胚珠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耐盐性研究 [J].
高峰 ;
陈善春 ;
吴安仁 ;
张进仁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 (01) :32-34
[2]   利用组织培养选择烟草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并分化出再生植株 [J].
周荣仁 ;
杨燮荣 ;
余叔文 .
实验生物学报, 1986, (03) :279-291
[3]  
Molecular evidence that insectitide resistance in peach-potato aphids(Myzus Peosicae sulz)results from amplification of an esterase gene. Fieid L M,et al. Biochemical Journal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