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食用菌菌渣中3种饲用酶活性的测定

被引:29
作者
张国庆 [1 ]
董晓芳 [1 ]
王贺祥 [2 ]
佟建明 [1 ]
张琪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食用菌菌渣; 木聚糖酶; β-葡聚糖酶; 植酸酶; 活性;
D O I
10.13629/j.cnki.53-1054.2009.05.015
中图分类号
S646.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对可商业化人工栽培的8种常见食用菌菌渣中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植酸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测的8个样品均不同程度具有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活性。其中,双孢蘑菇和毛木耳菌渣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856U·g-1和1.109U·g-1;杏鲍菇和毛木耳菌渣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389U·g-1和0.351U·g-1;毛木耳在pH2.5和pH5.2下均具有植酸酶活性,分别为0.139U·g-1和0.222U·g-1;杏鲍菇和糙皮侧耳在pH5.2下,植酸酶活性分别为0.126U·g-1和0.122U·g-1;其它菌渣均不具有明显的植酸酶活性。本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中具有一定的饲用酶活性,利用食用菌菌渣作为畜禽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饲用酶的添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29+56 +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概述 [J].
侯立娟 ;
姚方杰 ;
高芮 ;
陈玉佳 .
中国食用菌, 2008, (03) :6-8
[2]   菌糠饲料的开发和利用 [J].
汪水平 ;
王文娟 .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3, (06) :37-39
[3]   菌糠的营养价值及应用 [J].
刘晓牧 ;
王中华 ;
李福昌 ;
高秀华 .
中国饲料, 2000, (18) :29-30
[4]  
食用菌栽培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王贺祥, 2008
[5]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endo-β-1,4-glucanase AC -EG65 from the mollusc Ampullaria crossean[J] . Yanhong Li,Qiuyu Yin,Ming Ding,Fukun Zhao.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 2009 (2)
[6]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xylanase produced by Chaetomium thermophile NIBGE [J].
Latif, F ;
Asgher, M ;
Saleem, R ;
Akrem, A ;
Legge, RL .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06, 22 (0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