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25
作者
毕克
包振民
黄晓婷
王珏
方建光
刘慧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
[4] 山东青岛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受精; 早期胚胎; 荧光显微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4 [动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利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已固定的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连续观察记录了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结合于卵子周围并开始进行顶体反应;精子入卵后去致密并且激发卵子恢复两次成熟分裂,排放出第一及第二极体,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完全排放出第二极体的同时早期的精卵原核形成,随后二者相互靠拢,体积扩散膨大,在细胞中央位置形成各自的染色体组后完成联合;菲律宾蛤仔早期胚胎发育速度进程较快;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受精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泥蚶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J].
孙慧玲 ;
方建光 ;
王清印 ;
张继红 ;
梁兴明 ;
燕敬平 ;
孔杰 ;
杨爱国 ;
姜明 .
水产学报, 2000, (02) :104-107+195
[2]   虾夷扇贝×栉孔扇贝人工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J].
杨爱国 ;
王清印 ;
刘志鸿 ;
张岩 .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03) :1-4
[3]  
Developmental Biology[C]. 2008年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1600
[4]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J].
王军 ;
王志松 ;
董颖 ;
周泓 ;
刘忠颖 ;
李大成 .
水产科学, 2003, (02) :12-14
[5]  
Avoiding polyspermy in the oyster ( Crassostrea giga ). Jose Louis. Aquaculture . 1988
[6]  
DNA synthesis after polyspermic fertilization in the axolotl. Wakimoto B T. J Exp Morphol . 1979
[7]  
Polyspermic eggs in anceran Discoglossus pitus develope normally. Talevi R. Development . 1989
[8]  
Meiosis and fertilization of the Japanese pearl oyster egg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observed with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kira Komaru,Hirokazu Matsuda,Takashi Yamakawa,et al. Bull Jap Soc Sci Fish . 1990
[9]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amphibian egg during fertilization and cleavage. Fankhauser G.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 1948
[10]  
Experiments pertaining to the suppression of accessory sperm in fertilized newt eggs. Iwao Y,Yamasaki H,Katagiri C H. Development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