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视域中的网络恶搞文化

被引:11
作者
蔡骐 [1 ]
谢莹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
关键词
恶搞文化; 主体性; 原文本; 时尚; 受众; 媒介景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社会的崛起,媒介样态的改变,为受众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恶搞文化,给受众摆脱传媒强势、确立自我认同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希望。本文援引文化研究学派的"抵制"概念分析了恶搞群体的身份建构策略,继而从观展/表演范式出发探讨了恶搞群体特殊的文化心理,最后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为支撑点阐述了在恶搞文化中受众主体性所受的结构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97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分析 [J].
张筱薏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4) :35-39
[2]   “大话”文化:“电子场景”下青年文化的“中区倾向” [J].
桂琳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06) :107-111
[3]   景观的激进批评与景观文化的发展——德波《景观社会评论》要义 [J].
梁虹 .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05) :237-243
[4]   “恶搞文化”的症候分析 [J].
王晓渔 .
南方文坛, 2006, (03) :21-23
[6]   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 [J].
赵汀阳 .
哲学研究, 2003, (07) :16-22
[7]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 [J].
周宪 .
哲学研究, 2001, (10) :66-73+80
[8]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 [J].
黄建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 :91-93
[9]  
表征[M]. 商务印书馆 , (英)斯图尔特·霍尔(StuartHall)编, 2003
[10]  
时尚的哲学[M].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