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玉米自交系优势群划分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9
作者
:
兰发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兰发盛
滕耀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滕耀聪
李德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李德宾
张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张彪
田守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田守均
卢乔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卢乔云
机构
: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成都市
[3]
成都市
来源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3年
/ 01期
关键词
:
玉米(45CJ 40EJ);
杂种优势(45CC);
遗传距离;
优势群;
产量(83AB);
D O I
:
10.16036/j.issn.1000-2650.1993.01.010
中图分类号
:
S513 [玉米(玉蜀黍)];
S330 [作物遗传育种];
S334 [杂交育种];
学科分类号
:
0901 ;
071007 ;
090102 ;
摘要
:
对14个玉米自交系及其双列杂交组合(未反交)进行了试验。以杂种产量的中亲优势值和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指标,对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中亲优势值可将参试自交系分为四个优势群,其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和育种实践吻合;各优势群间具有较大的产量杂种优势,而在优势群内的自交群系间,生育日数、株高、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无相关性,在进行种质聚类时应慎重使用。本文还提出了育种上利用优势群的途径和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