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政策交替期补偿到期农户复耕意愿研究

被引:23
作者
任林静
黎洁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退耕补偿到期农户; 复耕意愿; 土地依赖; 农林业生计; 内生样本选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退耕还林政策交替期是首轮退耕补偿到期、延长期退耕成果巩固以及新一轮退耕规模扩大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土地依赖为视角,基于补偿到期农户农林业生计分析,探究土地依赖对农户复耕意愿的影响。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2015年11月陕西延安吴起县所收集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内生样本选择三阶段模型,从农林业收入和劳动力投入两方面分析了退耕补偿到期农户的土地依赖程度,及其对农户复耕意愿和计划复耕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退耕还林政策交替期退耕补偿收入及退耕地上相关收益较少,不足以支持补偿到期农户发展替代生计和保障口粮安全,农户对土地生产的需求会构成其复耕或不愿退耕的重要原因。农户对土地的依赖与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之间并非简单的冲突对立关系,补偿到期农户对土地的收入依赖程度越强,其复耕的可能性越低,计划复耕程度越低,可见,一定程度的土地依赖为其发展多样化生计提供生存基础和粮食安全保障,反而会促使农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相反,补偿到期农户对土地生产投入越多的劳动力,其复耕的意愿越强,计划复耕程度越高。因此,保障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重点在于提升农户农林生产效率,发展劳动集约型土地生产,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此外,以农村扶贫与发展为目标的移民搬迁工程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可持续性也有重要、积极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农村扶贫与发展项目相结合,更有助于实现贫困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易地移民搬迁对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活动的影响机制——来自陕南地区的证据 [J].
李聪 ;
李萍 ;
韩秀华 ;
冯伟林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7 (01) :64-71
[2]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J].
陈儒 ;
邓悦 ;
姜志德 ;
谢晨 .
资源科学, 2016, 38 (11) :2013-2023
[3]   初始禀赋、土地依赖与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分析——基于23省5165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 [J].
普蓂喆 ;
郑风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 (01) :42-50
[4]   退耕还林工程交替期的政策趋势及需求——2014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主要结果分析 [J].
谢晨 ;
张坤 ;
彭伟 ;
王佳男 ;
刘建杰 ;
姜喜麟 ;
李保玉 .
林业经济, 2015, (06) :16-22
[5]   农户分化、土地退出意愿与农民的选择偏好 [J].
刘同山 ;
牛立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6) :114-120
[6]   后退耕时代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 [J].
刘燕 ;
董耀 .
经济地理, 2014, 34 (02) :131-138
[7]   陕西安康山区退耕户的复耕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任林静 ;
黎洁 .
资源科学, 2013, 35 (12) :2426-2433
[8]   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 [J].
李宪宝 ;
高强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2) :56-65+111
[9]  
后退耕时代:成果管护行为、意愿与激励机制研究[J]. 赵冠楠,金世华,蒋峰,贾丽丽,李荣耀.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2)
[10]   新一轮补助下黄土高原农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意愿实证分析 [J].
李桦 ;
姚顺波 ;
郭亚军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6)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