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逆境胁迫下水稻叶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17
作者
柴小清
靳飞
张艳萍
卫功宏
印莉萍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3]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水稻; 缺铁胁迫; 双向电泳(2-DE);
D O I
10.19789/j.1004-9398.2004.03.01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Q503 [生物化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901 ; 071010 ; 081704 ;
摘要
水稻幼苗经缺铁胁迫诱导处理 1、3、5d后 ,用酚法和TCA 丙酮法提取叶的可溶性蛋白 ,进行双向电泳 (2 DE)分析 .结果显示 :(1 )三种缺铁胁迫的可溶性蛋白 ,在不同的pH范围中 2 DE图谱上的比较 .使用pH3~ 1 0宽范围、线性 (L)的IPG胶条 ,经电泳分离后利用Z3图象分析软件 ,可在SDS PAGE凝胶上检测到 4 5 0个左右的蛋白点 ,酸性蛋白占 89% .选用pH4~ 7窄范围、线性 (L)的IPG胶条 ,经电泳后可在SDS PAGE凝胶上检测到 6 0 0个左右的蛋白点 ,其中缺铁诱导上调表达的有 2 9个点 ,减弱表达的有 1个点 ,诱导特异表达的有 5个点 .(2 )不同方法提取可溶性蛋白的差异 .酚法提取的蛋白再溶性好 ,纯度较高 .TCA 丙酮法简单易操作 ,蛋白损耗少 ,在 2 DE图象上 ,碱性端显示的蛋白点较多 ,但此法的缺点是再溶性差 ,对 2 DE成功分离蛋白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展 [J].
吴庆知 ;
黄开勋 ;
徐辉碧 .
生物技术通讯, 2002, (02) :188-191
[2]   铁胁迫小麦根DDRT-PCR分析及ABC基因的表达差异 [J].
印莉萍 ;
刘维仲 ;
刘祥林 ;
黄勤妮 ;
柴东方 ;
邱泽生 ;
王凌诗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03) :301-303
[3]   蛋白质组分析的开门技术——双向电泳 [J].
赵从建 ;
刘少君 ;
郭尧君 .
现代科学仪器, 2000, (05)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