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氟沙星对施氏鲟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残留检测

被引:13
作者
卢彤岩
杨雨辉
徐连伟
赵吉伟
孙大江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4] 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达氟沙星; 施氏鲟; 急性毒性; 组织残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8 [水产药物学、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erenscki,体重75-95 g)暂养于室内玻璃水族箱内7 d后进行实验。所用达氟沙星(Danofloxacin)纯度为99。5%。分别以剂量800、1040、1352、1157.60、2284.88和2970.34 mg/(kg体重)对施氏鲟进行口灌,以400、440、484、532.4、585.6和644.2 mg/(kg体重)进行腹腔注射达氟沙星水溶液,给药后连续10 d观察实验鱼的行为及死亡情况。用改进的寇氏法计算得出施氏鲟腹腔注射达氟沙星的LD50为429.47 m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425.22-433.66 mg/(kg体重)。口灌达氟沙星LD50为1502.10 mg/(kg体重),95%可信区间范围为1307.89-1738.60 mg/(kg体重)。对染毒死亡鱼及对照组实验鱼分别进行组织切片,并分别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染毒死亡鱼的肝细胞的索状结构消失,肝组织呈弥漫性坏死,肝细胞肿胀,有些肝细胞失去正常的多角形形状,细胞核肿胀变形;窦状隙腔变窄,其中的红细胞形状也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染毒死亡鱼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肝细胞内充满脂滴,肝细胞核萎缩、消失,线粒体脊断裂,线粒体破裂,粗面内质网结构疏松有断裂,滑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溶酶体破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10 mg/(kg体重)剂量连续4次口灌给药后,达氟沙星在施氏鲟血浆、肝脏、肾脏、肌肉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8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