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方式下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

被引:46
作者
焦菊英 [1 ,2 ]
焦峰 [1 ,2 ]
温仲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退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存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对有效干预和调控植被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吴旗,对不同恢复方式(封禁下的自然恢复、无管理下的自然恢复、人工造林、人工种草)下的植被样方进行调查与采样,采用典范变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禁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近20年龄及以上的人工林地群落与人工草地群落下的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很低;无管理下的自然恢复植物群落、4年龄的沙棘林地群落和农田的土壤水分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较高,而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这些植被群落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在凋萎湿度和50%田间持水量之间,均处于严重亏缺状态,土壤养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相比之下,人工植被消耗大量的深层土壤水分,特别是20年龄以上的人工林地及人工草地,其200~5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几乎接近凋萎湿度。综合分析表明,封禁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剖面特征研究
    张春霞
    郝明德
    魏孝荣
    王旭刚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 604 - 607
  • [2]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评价
    许明祥
    刘国彬
    卜崇峰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 1367 - 1371
  • [3]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吴旗县植被恢复为例
    任洪玉
    温仲明
    杨勤科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2) : 154 - 158
  • [4]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穆兴民
    徐学选
    王文龙
    温仲明
    杜峰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210 - 217
  • [5]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科学检讨和建议
    张信宝
    [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1) : 21+36 - 21+36
  • [6]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 1 - 5
  • [7]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研究
    李玉山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 427 - 432
  • [8]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
    侯庆春
    韩蕊莲
    韩仕锋
    [J].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5) : 13 - 16
  • [9]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孙长忠
    黄宝龙
    陈海滨
    刘增文
    温仲明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3) : 10 - 17
  • [10] 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
    唐克丽
    张科利
    雷阿林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8, (02) : 200 -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