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潜在生态学功能

被引:42
作者
吕晓霞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青岛
[4] 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学功能; 可浸取态氮;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5 [];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首次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可转化氮与该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研究了沉积物中可转化氮在海洋生物生长、繁衍中的潜在生态学功能。结果表明 ,不同粒度的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生态学功能有较大差异 ,一般细粒度沉积物中可转化各形态氮与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有较密切的关系 ,而中、粗颗粒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氮主要与浮游动物有关 ;在南黄海不同粒度的表层沉积物的 4项可转化氮中 ,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 (SOEF- N )、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 N)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升海域的生产力有密切关系 ;两种无机形式的氮 (NH4 - N和 NO3- N)和叶绿素 a、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以及初级生产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说明表层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浮游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的两种主要形式 ,其中 NO3- N的作用要稍大一些 ,且粒度越细 ,影响越大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则不明显 ,因其不能直接被它们吸收利用 ,而与通过食物链的传输等一系列中间环节有关 ;且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 ,氮无论以什么形态存在 ,只有转化为无机形式的 NH+ 4后 ,其生态学功能才易被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635 / 16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 [J].
马红波 ;
宋金明 ;
吕晓霞 ;
袁华茂 .
地球化学, 2003, (01) :48-54
[2]   渤海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与有机碳的分解 [J].
马红波 ;
宋金明 ;
吕晓霞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5) :64-70
[3]   海洋沉积物中的生物种群在生源物质循环中的功能 [J].
宋金明 .
海洋科学, 2000, (04) :22-26
[4]  
中国的海洋化学[M]. - 海洋出版社 , 宋金明等编著, 2000
[5]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化学[M]. - 海洋出版社 , 宋金明著, 1997
[6]  
海洋生态学[M].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沈国英, 1990
[7]  
Upper Ocean Carbon Export and the Biological Pump[J] . Oceanography . 2001 (4)
[8]  
The Flux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to the Ocean Interior: A Comparison of Four U.S. JGOFS Regional Studies[J] . Oceanography . 2001 (4)
[9]  
Building the Long-term Picture: The U.S. JGOFS Time-series Programs[J] . Oceanography . 2001 (4)
[10]  
The Role of New Technology in Advancing Ocean Biogeochemical Research[J] . Oceanography . 20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