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24
作者
孙国祥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骗取贷款; 贷款诈骗; 非法占有; 欺骗行为;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05.010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骗取贷款罪的司法认定,应从实质上把握该罪的构成要件。借款人虽然提供了虚假的贷款资料,但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没有受骗的情况下,应区别情况认定借款人的行为性质。对"其他严重情节"的把握,应当作限缩解释,只有在行为人所采取的欺骗手段造成贷款风险的情况下,才具有骗取贷款罪的侵害实质。在犯意转化的场合,行为人一开始的欺骗贷款行为可以转化为贷款诈骗罪。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骗取贷款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J].
黄汉勇 .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8, (02) :121-125
[3]  
“行为犯”模式核定骗贷罪[N]. 孙铭.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 (013)
[4]  
刑法修正案解读全编[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黄太云著, 2011
[5]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6
[6]  
美国刑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储槐植, 2005
[7]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丁天球著, 2005
[8]  
经济刑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芝原邦尔著, 2002
[9]  
金融犯罪界限认定司法对策[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赵秉志主编, 2000
[10]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黄道秀等译,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