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

被引:82
作者
孟召平 [1 ,2 ]
田永东 [1 ,3 ]
李国富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2]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渗透性; 地应力; 控制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43口煤层气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入手,建立了煤储层割理面压缩变形与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试井渗透率随着地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大,其渗透率降低,煤储层渗透率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实质是应力的函数.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处于伸张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1.0×10-3μm2;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带,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1×10-3μm2;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转化为压缩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01×10-3μm2.当割理面法向力σn为压应力时,割理产生法向压缩(压密)变形,开始先为点或线接触,经过挤压,局部破碎或劈裂,接触面增加,割理面压缩量呈指数曲线特征.煤储层渗透率随着割理面正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其理论模型与试井渗透率统计模型完全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142 / 11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沉积结构面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J].
孟召平 ;
陆鹏庆 ;
贺小黑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9, 37 (01) :33-37
[2]   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特征 [J].
韩军 ;
张宏伟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9, 37 (01) :17-21
[3]   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J].
连承波 ;
李汉林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2) :30-32
[4]   不同成岩作用程度砂岩物理力学性质三轴试验研究 [J].
孟召平 ;
彭苏萍 ;
张慎河 .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02) :140-143
[5]   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探讨 [J].
唐书恒 .
中国煤田地质, 2001, (01) :29-31+87
[6]   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评价 [J].
孟召平 ;
彭苏萍 ;
白清昭 ;
靳秀良 ;
张培河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8, (02) :53-57
[7]   地应力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 [J].
周创兵 ;
熊文林 .
地震学报, 1997, (02) :44-53
[8]   煤的渗透性实验研究 [J].
张广洋,胡耀华,姜德义,鲜学福,刘欣荣 .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5, (04) :65-69
[9]   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研究进展 [J].
王生维,陈钟惠 .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01) :53-59
[10]  
煤层气地质学.[M].傅雪海; 秦勇; 韦重韬; 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