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与童年期的创伤

被引:11
作者
孟宪璋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广东广州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儿童创伤;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02.03.008
中图分类号
R749.7 [神经官能症];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 :探讨童年创伤与躯体化障碍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象为一躯体化障碍女性患者 ,通过治疗性晤谈 ,收集其病史、阻抗、移情和反移情等材料 ,使用内省的、通情的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童年期有严重的创伤经历 ,其特征是丧母及长期的过度劳累性身体虐待 ,相应的表现有严重的压抑、分离、惊恐发作和生理应激反应。成年后突出的病症是躯体化障碍和惊恐发作 ,其发生和加重与分离和劳累联系在一起。这些情境类似于童年期的创伤情境 ,症状表现也类似过去的 ,提示其躯体化障碍是过去创伤性反应的再次唤起。结论 :躯体化障碍可能起源于童年期不可逃避的持续性身体虐待所导致的生理应激反应。症状的形成机制涉及情绪的压抑、躯体反应的分离、继发性获益以及受虐性的客体关系内化 ,而后者导致对创伤主动的追寻倾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反移情:通向病人潜意识的途径 [J].
孟宪璋 .
上海精神医学, 2001, (01)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