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抗争行动及其对阶级形成的意义——一个类型学的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建洲 [1 ,2 ]
机构
[1] 上海行政学院
[2]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农民工; 抗争行动; 类型学; 阶级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D663.1 [工人阶级];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结构力量"与"结社力量"对农民工阶级形成历史进程中抗争行动的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性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一判断,本文根据组织化程度和抗争的性质初步构建了一个类型学框架,将农民工的抗争行动划分为四个类型;同时,结合具体的抗争案例,分析了这些初生的抗争行动对农民工阶级形成的可能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3+95 +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 [J].
潘毅 ;
卢晖临 ;
张慧鹏 .
开放时代, 2010, (05) :5-26
[2]   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 [J].
郑广怀 .
开放时代, 2010, (05) :27-38
[3]   脆弱的团结 对台兴工厂连锁骚乱事件的分析 [J].
黄岩 .
社会, 2010, 30 (02) :101-115
[4]   工场表现与主体性表达——以城市服务业青年女性农民工为例 [J].
何明洁 ;
古筝 .
学理论, 2009, (30) :114-117
[5]   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工维权NGO为例 [J].
和经纬 ;
黄培茹 ;
黄慧 .
社会, 2009, 29 (06) :1-21+222
[6]   从农场到工厂:韩国的无产阶级化历程 [J].
具海根 ;
刘建洲 .
开放时代, 2009, (10) :5-20
[7]   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 [J].
成伯清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5) :59-65
[8]   农民工的非正式利益抗争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分析 [J].
王伦刚 .
天府新论, 2009, (05) :66-70
[9]  
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J]. 潘毅,卢晖临,严海蓉,陈佩华,萧裕均,蔡禾.开放时代. 2009(06)
[10]   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 [J].
华正新 .
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5)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