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延长组2段为例

被引:34
作者
李弘 [1 ]
王芙蓉 [1 ]
戴世立 [1 ]
樊浩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
关键词
绿泥石膜; 孔隙度; 成岩作用; 石英胶结物;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绿泥石膜在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三叠系延长组2段储集砂岩中多有出现。结合M油田区域地质资料及延长组2段储层岩心薄片研究得出:绿泥石膜形成于早成岩时期,该层段孔隙度随着绿泥石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该地区储层孔隙度具有建设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增加颗粒间抗压实强度、抑制压溶以及挤占碳酸盐岩胶结物生长空间3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 [J].
黄思静 ;
黄培培 ;
王庆东 ;
刘昊年 ;
吴萌 ;
邹明亮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7-13
[2]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J].
高振东 .
陕西地质, 2007, (01) :38-44
[3]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延长组8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J].
姜红霞 ;
吴亚生 ;
罗晓容 ;
喻建 ;
毛明陆 ;
杨飏 ;
陈瑞银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1) :54-61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 [J].
李红 ;
柳益群 ;
刘林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09-217
[5]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塬地区三叠系长2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J].
禚喜准 ;
王琪 ;
史基安 .
矿物岩石, 2005, (04) :98-106
[6]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沉积学报, 2005, (03) :397-405
[7]   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石油学报, 2005, (05) :21-27
[8]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9]  
A nanopetrographic and textural study of grain-coating chlorit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Billault V,Beaufort D,Baronnet A,et al. Clay Minerals . 2003
[10]  
Anomalous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reservoirs: Origin and predictability. Salman K,Lander R H,Bonnell 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