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分析

被引:53
作者
周玲
王朝辉
李富翠
孟晓瑜
李可懿
李生秀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干物质; 累积; 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中品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叶面积、SPAD值以及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物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不施肥相比,高、中、低3个产量水平小麦品种在低养分投入时,成熟期生物量分别提高29%,22%和6%,高水平时分别提高46%,39%和23%,高产品种的生物量及其对养分投入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低产品种。不同品种的花后干物质累积量随养分投入水平提高而增加,但花前营养器官中储存物质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却明显随之下降。功能叶(旗叶)在灌浆期高、中、低3个产量水平品种的SPAD值在低养分投入条件下分别为20.7、17.5和13.7;高养分投入时,分别为35、26.1和16.8。高产品种西农88的光合速率为6.0μmolCO.2m-.2s-1),中产和低产品种的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4.3μmolCO.2m-.2s-1和4.0μmolCO.2m-.2s-1,高产品种功能叶(旗叶)在灌浆期能保持较高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因而花后能生产较多的干物质,但其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没有明显优势。可见,花后较高的叶绿素水平、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累积是旱地小麦品种高产的重要原因。选择优良品种,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特别是通过养分调控保持花后具较高的干物质累积量是西北旱地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123 / 41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J].
曾广伟 ;
林琪 ;
姜雯 ;
刘义国 ;
李玲燕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05) :849-854
[2]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J].
张法全 ;
王小燕 ;
于振文 ;
王西芝 ;
白洪立 .
作物学报, 2009, 35 (06) :1086-1096
[3]   地表覆盖和施氮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移的影响 [J].
李华 ;
王朝辉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6) :1027-1034
[4]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J].
陆增根 ;
戴廷波 ;
姜东 ;
荆奇 ;
吴正贵 ;
周培南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7, (04) :590-597
[5]   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J].
荆奇 ;
戴廷波 ;
姜东 ;
曹卫星 ;
孙传范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1-5
[6]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68-1872
[7]   水分和氮素运筹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郭天财 ;
冯伟 ;
赵会杰 ;
朱云集 ;
王晨阳 ;
阎耀礼 ;
罗毅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9) :1512-1517
[8]   供氮水平对小麦生殖生长时期叶片光合速率、NR活性和核酸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J].
曹翠玲 ;
李生秀 .
植物学通报, 2003, (03) :319-324
[9]   用水稻苗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估算水稻剑叶光合功能期的方法研究 [J].
曹树青 ;
陆巍 ;
翟虎渠 ;
盛生兰 ;
龚红兵 ;
杨图南 ;
张荣铣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70-74
[10]   不同肥力对晚播小麦开花后地上器官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J].
阎素红 ;
蔡忠民 ;
杨兆生 ;
王俊娟 ;
赵土岗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03)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