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142
作者
马骏 [1 ,2 ]
李昌晓 [1 ]
魏虹 [1 ]
马朋 [1 ]
杨予静 [1 ]
任庆水 [1 ]
张雯 [1 ,3 ]
机构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3] 盘龙小学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生态脆弱性; 压力-状态-响应; 空间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选取18个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对2001—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对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生态脆弱性指数,将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等级: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通过统计不同脆弱性等级面积,求算得到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2001—2010年生态脆弱性指数标准化平均值为4.23±1.29,整体处于中度脆弱。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高度脆弱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度脆弱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近10年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最小值为2002年的2.37,最大值为2008年的2.99,三峡水库蓄水后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年递增,2008年到达峰值后有所降低。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生活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状况等为主要的驱动因子。研究时段内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呈现两极化趋势,高度脆弱地区的脆弱性显著增加,低度脆弱地区脆弱性明显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7117 / 71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基于PSR模型的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以朱溪河流域为例 [J].
毕安平 ;
朱鹤健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08) :1023-1030
[2]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们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J].
南颖 ;
吉喆 ;
冯恒栋 ;
张冲冲 .
生态学报, 2013, 33 (15) :4790-4798
[3]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J].
徐涵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5) :889-897
[4]   水土流失区生态变化的遥感评估 [J].
徐涵秋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7) :91-97+294
[5]   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J].
田亚平 ;
常昊 .
地理学报, 2012, 67 (11) :1515-1525
[6]   基于ASTER GDEM数据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地形起伏度分析 [J].
张学儒 ;
官冬杰 ;
牟凤云 ;
陈春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 28 (03) :11-14
[7]   锡林郭勒盟生态脆弱性 [J].
徐广才 ;
康慕谊 ;
Marc Metzger ;
李亚飞 .
生态学报, 2012, 32 (05) :1643-1653
[8]   基于MODIS NDVI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J].
吴昌广 ;
周志翔 ;
肖文发 ;
王鹏程 ;
汪涛 ;
黄子杰 .
林业科学, 2012, 48 (01) :22-28
[9]   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2289-2295
[10]   生态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进展 [J].
靳毅 ;
蒙吉军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11) :2646-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