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家“自然”观念的两种形态

被引:33
作者
叶树勋
机构
[1] 南开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自然; 无外力; 无意识; 道; 无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3 [道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关于道家的"自然"观念,现有的一些阐释容易忽视不同情境下意义的变化,难免会笼统而论,由此带来判断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它语义的含混有关,为此需要先清理语义的模糊性。其中分析"自然"的不同成因是辨别其义的关键,由此将会发现道家"自然"具有两种形态,它们的内涵各有不同,并且与"道""无为"等概念也表现出不同的关系。一种是强调外界无干涉,意谓自己如此、不受他者影响;在此一方"无为"是另一方"自然"的原因,具体到道物关系则是说道"无为"而万物"自然"。另一种是强调内心无智故,意谓原本如此、不是有意造作;在此"自然"与"无为"描述同一对象的表现,可一并说明"道"的性状。在它最早出现之际即老子思想中,"自然"表现为第一种形态,另一形态则是在庄子思想中开始出现,自此以后二者并行共存。概言之,此二者分别体现了道家哲学在不同方面的诉求:一是反对他者干涉,以保障活动的自发性;一是反对自我造作,以保持活动的本然性。厘清了"自然"的不同形态,对它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才能进行更清楚的把握。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8+128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 [J].
罗安宪 .
学术月刊, 2016, 48 (10) :36-43
[3]   老子对“德”观念的改造与重建 [J].
叶树勋 .
哲学研究, 2014, (09) :55-62
[4]   《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之间的关系 [J].
曹峰 .
中原文化研究, 2014, 2 (04) :35-42
[5]   《恒先》的气论——一种新的万物生成动力模式 [J].
曹峰 .
哲学研究, 2012, (05) :42-51+128
[6]   权力的自我节制:对老子哲学的一种解读 [J].
王博 .
哲学研究, 2010, (06) :45-55+128
[7]   老子的自然观念:自我的自己而然与他者的自己而然 [J].
王庆节 .
求是学刊, 2004, (06) :41-50
[8]  
思想与方法.[M].方维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  
庄子今注今译.[M].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2009,
[10]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M].(日) 池田知久; 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