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季风建立及其中期振荡的高空环流特征

被引:37
作者
朱乾根
何金海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南亚高压脊线; 时间剖面图; 毫巴; 印度季风; 长江流域; 散度场; 季风建立; 高空环流;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1985.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100毫巴散度场、高度场和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1979年整个亚洲季风区季风建立及其振荡中的高空环流特征。发现南亚高压周围不同部位的高空辐散场的建立导致了这些地区夏季风的建立,且南亚高压脊线中部和东部散度场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从而使得印度季风有与长江流域梅雨同时开始而与华南雨季降水反位相的特点.在东亚,南亚高压外围东风对于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具有很好的指示性。在印度,伊朗高压(南亚高压环流的一部分)外围的东北气流对于印度季风的爆发具有指示性。100毫巴若干地区高度场和亚洲季风区域大范围水汽输送场的40—50天振荡清楚地显示出向东向北移动,而20—30天的散度场的振荡在印度季风爆发后则有系统地向西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南亚高压.[M].朱福康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
[2]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输送场的变化 [J].
何金海 ;
T.Murakami ;
T.Nakazawa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 (02) :163-175
[3]   1979年6月东亚和南亚上空的水汽通量 [J].
何金海 ;
T.村上多喜雄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3, (02) :15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