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的物种问题

被引:39
作者
徐炳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物种问题;植物分类学;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Nooteboom和PeterRaven都认为中国的分类学家往往持有狭隘的物种概念,而这是由于他们缺少足够的标本,尤其是模式标本,因而不能充分研究种的变异性。Raven说这使他相信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真正的物种概念颇有模式概念的色彩。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的确,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可能有大量的种其真实身份还有讨论的余地。根据单个性状或完全按营养器官性状来命名新种是常有的事。有些学者甚至把发表新种作为其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现有的、为数非常有限的关于中国植物变异式样研究的证据证明有些“种”实际上是生态宗(Clinopodium)、地理宗(Cunninghamia和Indigofera)或呈地形梯度变异式样的分类群(Lespedeza和Rhododendron)而已。根据表型的可塑性变化而命名的种曾经或仍然被作为“好种”对待(Rorippa)。具各种不同叶形特性的种间杂种的分离系被命名为不同的种(Ilex)。分类学上本来就已经很复杂的无融合生殖复合体由于新种的不断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Malus)。对一个具有复杂变异式样的种的精心研究导致对25个种名的归并,其中有10个是80年代由中国分类学家发表的(Clematocleth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