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22
作者
王忠华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针灸科
关键词
中风; 抑郁症; 电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百忧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都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提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中风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J].
董建萍 ;
孙伟义 ;
王顺 ;
武志全 ;
刘飞 .
中国针灸, 2007, (04) :241-244
[2]   电针配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J].
董发昌 .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06) :31+112-31
[3]   电针刺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J].
江红 ;
温新义 ;
史庭慧 ;
张苏明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12) :807-810
[4]   头针与体针同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6例 [J].
刘晓辉 ;
钟会亮 .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07) :1276-1276
[5]   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23例临床观察 [J].
赵元琛 ;
李红艳 .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07) :19-20
[6]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现况 [J].
吴敬 .
职业与健康, 2005, (12) :171-173
[7]   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J].
韩毳 ;
王磊 ;
李晓泓 ;
罗和春 ;
赵学英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03) :37-39
[8]   中风后抑郁 [J].
忻琪君 .
现代实用医学, 2002, (02) :93-94+99
[9]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J].
金光亮 ;
周东丰 ;
苏晶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04) :27-29
[10]   电针遏制痫样放电及督脉穴位的作用 [J].
吴定宗 ;
马建一 .
上海针灸杂志, 1986, (02)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