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径流可再生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5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径流; 径流可再生性; 水土保持;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径流可再生过程是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径流入海、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大陆并再度形成降雨的整个循环过程 ,其中心环节是从降雨到径流的转化 .从这一思路出发 ,文中提出用降水到天然径流的转化率来定量表达径流的可再生性 .研究发现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径流可再生性指标有减小的趋势 ,与此同时 ,年降水量减少 ,年平均气温升高 ,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增大 .径流可再生性指标与各项水土保持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与年均气温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在 10年尺度上与年降水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增加了蒸发和蒸腾作用 ,气温的升高也增加了蒸发 ,因而导致了河龙区间径流可再生性指标的降低 .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近50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入海径流通量的影响 [J].
许炯心 ;
孙季 .
水科学进展, 2003, (06) :690-695
[2]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J].
李勇 ;
黎桂喜 ;
潘贤娣 .
泥沙研究, 2002, (04) :1-7
[3]   黄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天然径流量变化分析 [J].
王玉明 ;
张学成 ;
王玲 ;
周建波 .
人民黄河, 2002, (03) :9-11+46
[4]   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分析 [J].
张学成 ;
王玲 .
水文, 2001, (05) :30-33
[5]   黄河下游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与对策 [J].
吴凯 ;
唐登银 ;
谢贤群 .
地理研究, 2000, (04) :377-382
[6]   黄河干流下游断流的径流序列分析 [J].
刘昌明 ;
成立 .
地理学报, 2000, (03) :257-265
[7]   基于月水量平衡模型的黄河中游径流变化分析 [J].
王渺林 ;
郭生练 .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9, (02)
[8]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M].汪岗;范昭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9]  
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M].徐建华;牛玉国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0]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冉大川;柳林旺;赵力仪等 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