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事件"思考方式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3
作者
陆杰荣 [1 ]
机构
[1] 辽宁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思考方式; 当代意义; 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黑格尔; 感性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不仅表现为用实践性思考方式取代对象性思考方式,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为将实践性思考方式具体化为对"事件"本身思考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不仅 超越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传统,使其哲学研究的对象抵及存在论层面,而且通过对 "事件"历史性的感性诠释超越了以往存在论的抽象演绎逻辑。 一 马克思对"事件"(事实)的思考方式,从传统哲学的意义上看既不是哲学,也不是本 体论。理由在于传统的本体论停留于对形而上学的"存在"之追问,只是从逻辑的一般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德里达中国讲演录[M]. 中央编译出版社[(法)德里达(JacquesDerrida)讲演], 2003
[2]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M]. 华夏出版社 , (德)卡尔·曼海姆(KarlMannheim)著, 2001
[3]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 商务印书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著, 198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