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Ⅱ)

被引:9
作者
郑金生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州土; 产地; 药物; 地道药材; 彰明县; 《图经本草》;
D O I
10.13863/j.issn1001-4454.1990.07.02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四) 唐宋时期,道地药材的数量以及对其认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药出州土更加重视.《唐本草》孔志约序指出:“动植形生,因方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进一步认识到特定的生态环境对同一药物产生的种内变异的影响.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记载:“古之医,又自将采取,阴干暴干皆悉如法,用药必依土地”等.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不了解“出处土地”等,故“治十不得五六.”又云:“凡草石药皆须土地坚实,气味浓烈,不尔治病不愈.”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专设“药出州土”一节,载“出药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种.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故不繁录.”在全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