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视域下社会企业介入社会服务的路径研究:逻辑、优势及选择

被引:9
作者
李静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合作治理; 社会企业; 社会服务;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6.06.016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服务主体的集体失灵与合作缺失造成了社会服务的"短板效应",必须完善社会服务主体架构,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应对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诉求。使命感的价值优势、商业性的组织优势、专业性的技术优势,使得社会企业成为合作治理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以残疾人就业服务为问题域发现,社会企业通过依托社区、利用社区、发展社区来与社区合作以获得场域支撑,通过专业为残、志愿助残、服务安残与社会工作合作以获取专业支持,最终通过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残疾人同步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Supporting Social Enterprises to Support Vulnerable Consumers: The Exampl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Finance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Exclusion[J] . Therese Wilson. &nbsp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 2012 (2)
[2]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从消极走向积极 [J].
林闽钢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73-78
[3]   社区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种社会企业的观察视角 [J].
贺建军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4) :69-75+135+157
[5]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reating new business models to serve the poor[J] . Christian Seelos,Johanna Mair. &nbspBusiness Horizons . 2004 (3)
[6]  
社会企业论纲[J]. 王名,朱晓红.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0(02)
[7]  
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康之, 2014
[8]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9]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Lester M.Salamon. Foreign Affairs . 1994
[10]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Chicago: From Harold Washington to Richard M. Daley. John J. Betancur,Douglas C. Gill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