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精准扶贫中群众的主体性塑造——基于赋权理论视角
被引:4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卫小将
机构
: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来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7年
/ 05期
关键词
:
精准扶贫;
主体性贫困;
赋权理论;
社会治理;
生命治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
1204 ;
120401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