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预测控制

被引:20
作者
沈坤 [1 ]
章兢 [1 ]
王坚 [2 ]
张宇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并联系统; 下垂控制;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 小信号分析;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3.06.020
中图分类号
TM464 [逆变器];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对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它可以确保各并联逆变器对系统负载功率的均分,并具有无互连线分布式控制的优点。而对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新兴的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处理系统约束灵活等优势。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下垂控制与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结合起来,由下垂控制器提供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参考电压信号,以并联逆变器输出电压对参考电压的跟踪误差构建模型预测控制器的优化性能函数,实现了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无互连线模型预测控制器在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由空载投入负载、负载突变及某一并联逆变器切除等工况下均能有效运行,且与传统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三环控制器相比,显著地改善了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8 +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PQ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研究 [J].
沈坤 ;
章兢 ;
王坚 .
电工技术学报, 2011, 26 (07) :223-229
[2]   三相Boost并网逆变器的离散时间预测控制 [J].
李玉玲 ;
王克柔 ;
林辉品 ;
张仲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15) :22-26
[3]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 [J].
张尧 ;
马皓 ;
雷彪 ;
何湘宁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03) :42-48
[4]   一种改进的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J].
方天治 ;
阮新波 ;
肖岚 ;
刘爱忠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33) :30-36
[5]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 [J].
阚加荣 ;
谢少军 ;
吴云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1) :40-45
[6]   基于环流阻抗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J].
余蜜 ;
康勇 ;
张宇 ;
单鸿涛 ;
段善旭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8) :42-46
[7]   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 [J].
姚玮 ;
陈敏 ;
陈晶晶 ;
朱鹏军 ;
钱照明 .
电工技术学报, 2008, (01) :84-89
[8]  
Delay compensationin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of a three-phaseinverter .2 Cortes P,Rodriguez J,Silva C,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