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气候变迁、自然灾害与粮价的初步考察

被引:57
作者
王业键
黄莹珏
机构
[1] 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2]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粮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 农产品价格; 冷期; 暖期; 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04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明显的在于农业生产与粮食供应。气候的冷暖变化和雨量多寡,影响农作物生长期的长短及产量,和自然植被区域的界线。本文考察清代气候的冷暖变迁、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与粮价变动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华东、华北地区,气候的冷暖周期与旱涝的多寡有关。冷期自然灾害较多,正常年相对地较少;暖期自然灾害较少,正常年相对地较多。第二,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价高峰大都出现在自然灾害多的年份。第三,1641—1720年,1741—1830年粮价与当时旱灾的变动大体一致,1831—1880年的粮价与当时涝灾的变动一致。第四,长期气候变迁与粮价并无明显关系。冷期粮价未见上升,暖期未见粮价下跌。这个现象显示货币、人口、水利设施等对于粮价长期变动的影响,比气候冷暖周期变迁的影响还来得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0
页数:1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