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问题

被引:20
作者
冯金良 [1 ]
赵振宏 [2 ]
赵翔 [3 ]
赵其华 [4 ]
彭社琴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3]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4]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成都粘土”; 成因; 物源; 年代学; 风尘堆积; 风尘传输; 古环境;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4.05.006
中图分类号
P642.13 [特殊土质];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070903 ;
摘要
"成都粘土"由Thorp和Dye于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及高阶地上的含钙质结核粘土。Thorp和Dye并提出,"成都粘土"可能是遭受风化的风尘堆积。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发育完整的第四纪粘土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在Thorp和Dye之后的70多年间,"成都粘土"成为土壤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意义,以及"成都粘土"与青藏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成都粘土"作为可能的风成堆积,针对其的研究,对认识和了解地质时期,尤其是冰期和冰消期四川盆地西部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大气环流格局及强度,以及风尘源区的植被覆盖及干旱化等古环境变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此外,"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的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是著名的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粘土,对于这一特殊土体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就有关成都粘土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深入调查成都粘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地貌分布特征;2.开展成都粘土的精细年代学研究并建立标准剖面;3.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成因及物源的深入研究;4.确认"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三者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沉积间断;5.阐明"成都粘土"与川西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之间的物源关系;6.重建"成都粘土"的风尘传输过程及机制;7.探索各层粘土的成因及后期风化改造对其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发育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3 条
[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olian Deposits in the Chengdu Plain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rovenance[J]. TAN Yuanlong,QIAO Yansong,ZHAO Zhizhong,WANG Yan,QI Lin,FU Jianli,LIU Zongxiu,YAO Haitao,WANG Shubing,JIANG Fuchu.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6)
[2]   成都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风化强度的指示 [J].
应立朝 ;
梁斌 ;
王全伟 ;
朱兵 ;
郝雪峰 ;
刘亮 ;
文龙 ;
燕钟林 ;
付小方 .
中国地质, 2013, 40 (05) :1666-1674
[3]   成都平原风尘堆积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J].
谭元隆 ;
乔彦松 ;
赵志中 ;
王燕 .
地质力学学报, 2013, 19 (01) :26-34
[4]   成都地区主要粘性土壤的矿物学特征 [J].
徐速 ;
徐冠立 ;
孙传敏 ;
孙遥 .
科技通报, 2012, 28 (10) :7-10
[5]   成都平原区成都粘土的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应立朝 ;
梁斌 ;
王全伟 ;
朱兵 ;
郝雪峰 ;
王鑫 ;
刘亮 ;
付小方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 (01) :72-77
[6]   成都粘土中石英的粒度分布及其表面微结构特征 [J].
胡兆国 ;
冯金良 ;
鞠建廷 .
山地学报, 2010, 28 (04) :392-406
[7]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paleoclimatic studies on the red earth formation from the chengdu plain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J].
Zhao ZhiZhong ;
Qiao YanSong ;
Wang Yan ;
Fu JianLi ;
Wang ShuBing ;
Li ChaoZhu ;
Yao HaiTao ;
Jiang Fuchu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 50 (06) :927-935
[8]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风成成因证据 [J].
乔彦松 ;
赵志中 ;
李增悦 ;
王燕 ;
傅建利 ;
王书兵 ;
李朝柱 ;
姚海涛 ;
蒋复初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286-294
[9]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J].
韩永翔 ;
奚晓霞 ;
宋连春 ;
叶燕华 ;
李耀辉 .
中国沙漠, 2004, (05) :72-76
[10]   浅析滑坡生成的地质条件 [J].
高雄鹰 .
四川建筑, 2004, (03)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