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机理(上)

被引:2
作者
施玉樑
机构
[1] 上海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兴奋性; 应激性; 突触后膜; Ach;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末梢; 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振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以下简称肉毒)是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在厌氧环境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其化学本质为一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依其抗原性,现已分离出七种(A、B、Cα、Cβ、D、E、F、G)不同的免疫类型,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是A、B、E型。肉毒中毒虽非常见多发病,但死亡率很高,且常暴发形式发生。有关肉毒中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有不少专著与综述。肉毒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毒物质,A型肉毒结晶(为平均长短径85微米与5微米的杆状)一微克即可杀死体重20克的小白鼠20万只,Van Heyningen(1950)推算对一个成人的致死量只有万万分之七克!曾有报道,基于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